Echo

心靈小語: 我們付出的善意,從來不會消失

一般 — 作者 echocatty @ 05:34

心靈小語: 們付出的善意,從來不會消失

看不見,可是它依然存在。有時候,他人未必會回應你的善意,但你的善意其實不會消失,很多時候,它會以另外的形式,回饋到自己身上 

某個晴空萬里的日子,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出現了一個年老的獵人。他一手牽著孫子,另一隻手臂上,站著一隻獵鷹。 老人鬆開獵鷹,讓牠自由地飛行。接著,老人與孫子坐在碧綠草地,一起看著獵鷹遨翔。 

「爺爺,」孫子突然若有所思地問:「您常說『好人有好報』,這是真的嗎?」 

「孩子啊,」老獵人指著天上的獵鷹,慈祥地說:「你有看到獵鷹的影子倒映在地上嗎?」

「有的,我看到了。」孫子乖巧地回答。 獵鷹愈飛愈高,投射下來的影子也縮小了。 

「那麼,現在呢?還看得到牠的影子嗎?」老獵人又問。 「影子變小了,可是我還看得到。」 

轉眼間,獵鷹飛上雲端,變成了一個小黑點,地上也再找不到獵鷹的影子。 

「那麼,現在呢?還看得到牠的影子嗎?」孫子瞇起眼睛,找了好一會兒,回答:「不見了,獵鷹的影子不見了。」

 「不,太陽還在,獵鷹也還在,所以影子一定也還在。」老獵人摸摸孫子的頭,慈祥地說:「只是,我們人類愚昧的眼睛看不見它。」 

前陣子因為工作關係去了一趟上海,朋友事先警告我,說我預定的那家航空公司服務態度素來不佳,要我有心理準備。我到機場劃位時,櫃臺小姐的臉色確實不太好。 「到哪?」小姐沒好氣地問。「到台北,謝謝。」我對她笑了笑。那小姐看到我笑,楞了一下,接著,她的態度轉變了。她的表情變得柔和,動作也不再顯得那麼不耐煩。她看了看我預定的班機,抬起頭來提醒我,到香港的轉機時間太緊了,按原訂行程,我根本不可能來得及,勢必會滯留機場一晚。「我幫妳安排搭早一點的飛機,好嗎?」當然好。

因為這位小姐,我順利地回到台灣。如果少了一個笑容,她還會幫我換機嗎?我不知道。只是,我的人生中,已經有太多次類似的經驗——對別人好一點,自己永遠不會吃虧。常收到讀者的來信,告訴我他們用盡最大的努力,以誠懇、踏實、善良待人,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甚至「真心換絕情」。所以,他們這麼說:「我再也不要對別人好了。」

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始終相信:對別人的好,從來不會白費。只是它的效果未必立竿見影。有時候,它需要時間的累積;有時候,他人未必會回應你的善意,但你的善意其實不會消失,而會以其他形式,回饋到自己身上。我們的善意,就彷彿獵鷹;善行的報償,就是影子。獵鷹的影子其實一直都在,我們之所以無法看見,只是因為牠飛得太高。只要獵鷹低飛,影子也會隨之出現,我們看不到,以為它不存在,但它其實無所不在的

 


有這9種氣質才容易成功

一般 — 作者 echocatty @ 05:33

有這9種氣質才容易成功

網路上有很多「成功者的…個特質」類型的文章,不過多半講的是一些非常基本而且重複的東西,像是「堅持」、「紀律」、「智慧」等等,到最後有點像在背九九乘法表,除了不斷確認那些你早就知道的東西之外,實在很難讓人真的開始有什麼改變。在 Business Insider 上倒是有一篇相當清新的「11 Habits That Exude Success」(十一個散發成功的習慣),裡面提出一些非常特別的觀點,我覺得值得與大家分享。

作者首先提出成功者的修煉必須是「涵養」與「行為」並進的,除了知識與經驗的累積之外,你必須要透過一種優雅的方式,讓大家體會到你的高度與深度,才能夠逐漸贏得世人的尊敬。其中,作者提出了十一個你可以試著培養的習慣,來散發你的氣質。以下擷取幾個與大家分享。

1. 把世界放在掌上: 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任何國家所發生的事件,對其他地區的人都可能產生巨大的蝴蝶效應。美國日前宣布了 QE3,它對你的國家、你的市場、你的產業,甚至是你的公司會有什麼影響?人們應該如何應對,股票會漲嗎?應該買進黃金嗎?能夠侃侃而談的人,才能成為人們眼中的領袖。

2. 當一個精準的溝通者: 社群媒體的時代,你講的每一句話,都可能被一傳十、十傳百,到最後放大好幾千倍。所以你該養成「精準」的溝通習慣,用心的了解每一個字會帶給人的不同感受

3. 彬彬有禮: 從矽谷擴散到全世界的創業文化,講求的是減少「繁文褥節」,上班、開會可以穿 T-Shirt 牛仔褲,Email 往來也不必過多的敬啟。但這不代表你可以當個粗魯、沒禮貌的人。事實上,禮貌的背後是對他人的尊重,如果你能夠讓人們感受到你的關心,那可能比說什麼都還要有用

4. 了解什麼是「美」,什麼是「好」: 奢侈絕對有錯,太過注重外表則顯得膚淺,但懂得欣賞「美」、「好」的事物,其實是一個層次的提升。科技、網路產業發展至今,早已不再只是技術的進步。如何把它與人文、藝術相結合,帶給人們前所未有的感動,那便是蘋果成功的關鍵,也是所有創業者該努力學習的地方。但品味可不是一蹴可及的,所以你必須從懂得欣賞開始。放假的時候,與其懶在沙發上,不如去美術館走走。(不小心錯過的展覽,還可以到 Wondershow 去補看。)

5. 去旅行: 渡假跟旅行是不同的。偶爾我們需要渡個假,但我們更應該找時間去旅行,增廣視野,體驗不同的文化,學習他人的智慧、見聞、氣質、品味,這些都是人生的層次,氣質的來源

6. 永遠保持正面: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在某個場合認識了一個樂觀開朗的朋友,聊了好久好久,回到家後覺得這真是個開心的一天。正面的態度是會感染人的,而且每個人其實都能夠當那個樂觀開朗的好朋友。與其成天抱怨人生,不如從態度開始,一點一點的改變這個世界

7. 穿著也很重要: 過分注重外表是膚淺,但過分不注重外表就顯得無禮。把自己保持的乾淨、整齊,符合時代也符合當天場合,是一種對他人的尊重,也會幫助你散發氣質。

以上就是幾個值得養成的好習慣,幫助你散發令人喜歡的領袖氣質。在這裡與大家分享,希望你們也能從中間得到一些啟發。

 


第一名員工,靠這25個好習慣

一般 — 作者 echocatty @ 05:45

第一名員工,靠這25個好習慣

工作的完成需要有很多人的共同參與,但是每個人習慣的工作方式都不一樣,為使溝通更為順暢,有時要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

時間管理:永遠跑在Deadline之前!

第1招  養成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習慣

有些事情一旦決定就無法回頭,即使能挽回,也得花數倍力氣調整,時間耗掉大半。

「第一次就做對」是一種「預防」的心態,只要事前多花時間溝通,想清楚再動手,確立對的方向,若事後需要調整,就不會太過離譜。

第2招  掌握工作的輕重緩急

工作時間的運用要非常有效率,關鍵在於是否掌握了一天工作的「輕重緩急」,而非「先來的先做,後來的後做」。

所謂「輕重緩急」,可依「緊急」、「重要」的程度,分為4個象限。首先,你得優先完成落在「重要且緊急」的事項,其次,想過一個有效、規律的生活,你必須在「重要不緊急」的第2優先象限中,放較多比例的時間,因為它強調「計劃」與「預防」,容易助你成功。

若你發現自己常被第3象限「緊急不重要」的瑣事所困,你需要學會對不重要的事情說「不」,若第4象限「不重要不緊急」的項目花掉你太多時間,代表你不清楚想要什麼,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目標設定。

第3招  「前半主義」法

既然排出了工作的順序,日本效率專家松本幸夫在《戒掉你的加班病》書中提醒,你除了得為每個任務定出時間限制,還得奉行「前半主義」:「在時限的前半段就提前完成大半的工作。」

例如,時限是「一天」,請在中午前提前完成;時限是「一週」,請在3天內提前完成,更長的時限,亦是以此原則類推。

一旦你逼著自己在前半期提前完成大半的工作目標,後續不僅有充分調整的空間,心情也會比較輕鬆,更容易獲得主管正面評價。

第4招   一日之計在於「昨夜」

為增進工作效率,縮短進辦公室的「熱機」時間,前一晚就該訂定隔天計劃。每晚睡前,不妨將明天要達成的目標記下來,按重要程度編順序。隔天一早,即可馬上著手第1個目標,達成後再繼續實現第2個目標,一路堅持做下去。

第5招 每天提早2小時上班

日本時間管理專家高井伸夫在《早上10點以前搞定工作》書中建議,早上1小時工作效率可抵下午的2、3個小時。因此,不妨往前挪兩個小時,早上7點進辦公室,既可避免通勤塞車之苦,還能保有晨間不受打擾的時光,專心思考一天的工作,效率更佳。

第6招  活用零碎時間

無論是會議或業務拜訪,難免有等待的零碎時間,不妨趁空檔打個電話,擴展人際關係,反覆翻閱行事曆,以免遺忘小事或約會,或在隨身的小記事本,即興記錄一些想法,把握這個做計劃、企劃的好時機。

第7招  阻擋不必要的干擾

「專注」是忘卻壓力、發揮高效率最好的辦法。工作中途遇到干擾時,例如當老闆突然交辦事情,或有臨時會議召開,若非迫切到非得馬上執行,不妨請求給予短暫時間,將手邊事項收尾,以免回頭又得曠日廢時。

另外,對於電話與電子郵件,不妨依公私或對象的重要性,在繁忙之際做一區隔,以減少不必要的干擾。例如,你可以申請2個行動電話號碼或不同的帳號,以管理回覆的時機,好留出塊狀時間,讓自己能專心處理要事。

第8招  用「異類組合法」增加幹勁

在訂立工作計劃時,松本幸夫認為,要提高工作效率,可藉不同類型的項目交替組合,避免同一工作聚焦太久,產生慣性疲乏。

他建議,可以在「上午」和「下午」進行完全不同性質的工作內容,例如,上午用頭腦,可以開會、蒐集資料,下午動身體,以會見客戶為主等。

第9招  重要的「準備時間」不可省

松本幸夫發現,很多人為了省時,矯枉過正地把有助於工作效率的「準備時間」都省略掉,譬如,「簡報前的預演」、「開會前與跨部門主管簡單會前磋商」。

事實上,這些簡單的步驟,不僅能讓會議更為順暢,因磋商有了初步共識,還能避免會議過度冗長,或再三召開,浪費大家時間。

目標管理:以專案管理管好你的工作!

第10招  明確取得老闆的書面指示

如果老闆交派給你任務,只有口頭說明,卻沒有太多指示,此時不妨以一個「專案負責人」的角色,試著明確取得老闆給你的承諾,例如經過他核准的企劃書,否則光靠口頭說明,容易對結果產生認知上的差距,埋下衝突的種子。

第11招  把工作當牛排,由大變小

當了解需求後,松本幸夫指出,不妨將任務當作牛排,「切成可以直接入口的大小」,意思是把工作分割成可以快速完成的小型任務。

一般而言,就是執行前所列的「工作分解結構」,其中「樹狀圖」就是一例:先把第一層架構列出來,再列出每個項目下的細項,並寫上預估交期,若牽動團隊合作,各項分工還得標明負責人。

第12招  定期報告工作進度

訂出計劃進度後,切記一定要設里程碑,每星期或每天檢查進度,查看是否按照原先設定的方向和目標走,如果沒有,要修正或趕快補足,且得定時向老闆報告,協助他掌握案子的進程,降低突發狀況機率。

第13招  記取成功或失敗的經驗

每次的任務內容或許不盡相同,但卻很容易從中找到相同的錯誤,或是可套用的成功通則,所以,不妨以專案管理結案時「歸檔」的概念,將這些寶貴的經驗記下來,放進自己的筆記本裡,未來將成為自己的「大補帖」,更能大幅縮短摸索的時間。

情緒管理:讓自己變得更有彈性!

第14招  善用「杯子理論」

新竹市生命線協會總幹事何宇欣以「杯子」來形容「抗壓力」。他認為,當壓力像水龍頭源源不絕,好的飲食、睡眠、運動習慣,往往可以讓杯子容量加大。

另外,因工作型態趨於複雜,一人分飾多角成為常態,例如,在職場上既是主管、員工、專案負責人、供應商,回到家又得扮演父母、子女、照顧者的角色。
由於每個角色背後都有對應的責任,在工作負擔與時間壓力交逼下,常會造成角色混淆、衝突,讓人心力交瘁。

何宇欣建議,可以運用「杯子理論」,把每個角色看作一個杯子,掌握「單純化」的原則,不讓角色重疊,就能避免壓力像水一樣滿載。他舉 例,當下班回家路上,不妨透過自我暗示,練習丟掉公司的包袱,換上父母的角色,「等於更替了一個新的杯子承載壓力,才不會將工作的情緒帶回家庭,弄得生活 一團亂。」

第15招  儲備傾聽的對象

平常就儲備一些可以「倒垃圾」的對象,也是防止失控的好方法。

要如何找到適合的傾聽者,首先,最好往沒有利益衝突或競爭關係的交友圈尋找,以免成為打擊你的題材,鑄下另一個「禍從口出」的壓力源。

其次,具備「誠懇有耐心」、「不急著反駁或否定你」、「不會太快給你建議」特質的人,才會讓你暢所欲言。

值得提醒的是,這一類的人,可以是另一半、親友或網友,你平時是否付出關心,或有對等的回饋,才能換得長期支持的保證。

第16招  準備心情急救箱

壞情緒常會讓人失去理智,新竹市生命線協會員工協助服務中心督導黃智儀建議,為了喚醒自己的正向經驗,不妨在辦公室的角落,準備一個「心情急救箱」。

所謂「心情急救箱」就是以紙條的方式,貼在某個小角落,寫著能讓自己情緒好轉的「藥箋」,例如,「壓力大時可以找誰」、「可以去吃什麼美味」、「立刻送自己一束花」等。

有了這些平日準備好的「提醒」,在危急時刻,常能發揮小兵立大功之效,幫自己暫度低潮。

第17招  立即離開高壓場合

當焦慮與憤怒即將引爆時,何宇欣指出,立即先離開刺激源,出去走走,壓力指數自然會下降。

若對象是老闆,無法說走就走,就用「注意力轉移法」替自己戴上「心靈耳塞」,他笑說,七年級常有的「失神」,便是將情緒暫時抽離,面對高壓也是不錯的辦法,畢竟在怒不可抑時處理問題,兩造雙方都在氣頭上,不僅不能解決事情,一旦衝突後果更難以收拾。

第18招  意見不合時要先站在對方立場想

人際溝通專家黑幼龍建議,當你和別人意見相左時,尤其是上司,不要直接把想法脫口而出,第1步應該要先表達你的「同理心」,表示你可 以理解對方的想法,或為什麼如此生氣。第2步,和對方站在一起,表達過去自己的想法也和他一樣,認為事情應該這樣做。最後第3步,再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 利用這種漸進溝通的方法,往往可以把你的意見順利傳達給對方,不會引起不悅。

第19招  找到專屬的平靜方法

關於不明所以的「悶」或「煩」,台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主任鄭逸如指出,平日處於高壓的上班族,非常需要在急速中,找到放慢自己的方法,才能從平靜中找出失控的癥結。

她 分析,聽音樂、旅行、戶外踏青、到有宗教意味的地點,都是獲得平靜的方式。雖然馬拉松看似動態,但當從事的活動符合「規律、重複的動作」,皆能帶來「穩定 平靜」,其中,最重要的是適合自己的步調,才會產生效果,所以,「這個平衡的工具,得從平常自己的喜好中尋找,」鄭逸如強調。

第20招  自我暗示法

「當大腦放鬆之後,整個人也放鬆下來,這是由中樞影響到周邊的原理,」鄭逸如分析,當壓力大到無法承受時,常用的「自我暗示法」即是由此原理而來。

此方法是將注意力,由紛亂的思緒導引到自己的心跳、呼吸,感受手掌心的溫度,因為身體功能是有節奏的,當你不再固著於某一點,而是自由的來回在內在不同的聲音間,焦慮的感覺就會慢慢消失,靜坐、冥想就是運用相同的道理。

第21招  運用「認知治療法」恢復理智

鄭逸如分析,人性中難免存有習慣誇大、擴大事情失敗程度的習性。

當你快被非理性情緒淹沒時,不妨運用心理學大師貝克的「認知治療法」,試著問自己3個問題:
.當你這麼想時,有沒有客觀證據支持?
.即使有了證據,還有沒有其他可能性?
.若證據、可能性皆如自己所料,可以自問:
「會有多糟?最壞的狀況,要如何應付?」

當你誠實面對,發現並非死路一條,就會很快排解高壓帶來的慌亂,開始理性地思考下一步。

第22招  在情緒低潮恢復生產力

許多人常會因為感情或突發的衝突,讓一天或一週的工作停擺,此舉不僅讓辦公室氣氛緊張,更會讓自己的能力受到質疑。

因此,曾任美商3M、雅芳公私教育訓練主管多年,現為業務銷售顧問的王亞蘭建議,在工作場合情緒來時,先試著靜下心完成一件事情,就會有力氣再去做第2件事。

若實在難以控制,可採取「刪除法」,暫時排除所有事情,讓自己「放空」。不過,仍得設想備用方案,並縮短發洩時間,才能獲得主管的諒解。

第23招  維持良好人際關係

王亞蘭認為,由於工作時間佔了一天的6成,情緒好壞常繫於同事間的相處,所以,平日在人際關係投資不可少:當同事向你求救,你可以當他的及時雨。即使當下無法幫忙,也能替他想出變通方案,下次當你有多樣緊急又重要的事得完成,他就可能在第一時間出手相助。

另外,與人共事要尊重對方的時間,凡事守時、有效率,有了良好印象,若有合作機會,他便會優先排給你。

第24招  抱持好奇心看待差異

有時候人際之間出現衝突,是因為彼此個性相差大,看對方不順眼,如果試著用另一種角度和眼光看待,也許就沒那麼氣了。

黑幼龍的妙方是,常對別人保持一顆「好奇心」,像很多「三、四、五」年級主管不喜歡「七年級」屬下的工作方法或態度,但黑幼龍卻特別喜歡找年輕人聊天,更深入了解他們的想法,就不會把焦點一直放在世代價值觀的差異上,有時候甚至從談話過程中得到許多靈感,反而有意外收穫。

第25招  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

工作的完成需要有很多人的共同參與,但是每個人習慣的工作方式都不一樣,為使溝通更為順暢,有時要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

此舉並非要全然棄守自己的「尊嚴」,而是在工作模式保持一定的「彈性」,平常互動時,多觀察對方的工作習慣,找到彼此接受的合作模式,才能和諧相處、取得共識,讓流程的進行可以更有效率,避免時間與資源的浪費。

當你具備「利他」的精神,在團隊中游刃有餘,便能凸顯你的能力與領導特質,不僅會受到同儕的歡迎,更容易獲得老闆的拔擢。

 


關係重於規則

一般 — 作者 echocatty @ 05:29

關係重於規則

研究顯示,親子間若能保有開放自由的對話,孩子比較不容易出現行為問題。營造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順利內化規範的最大前提。與其拿著放大鏡,一一檢視孩子 的行為樣態,不如多關心孩子的心,針對他的努力和進步,給予正面的回饋。一句真心讚美、一個鼓勵擁抱、一段親密的相處時光,都比運用技巧來得更有影響力。

關鍵5 招,終結親子戰爭

很多親子間的戰爭,是因為父母親陷入了「不當行為的惡性循環」,以下5招,可有效從這種循環中脫身。

不鼓勵不當行為

父母的手足無措或心煩不已,往往讓孩子佔上風,適得其反的增強孩子的不當行為。像是「活該」、「真受不了你!」等充滿貶抑的負面回應,也會讓孩子解讀成:「既然我已經得不到關愛,那麼至少要得到排斥」。

傾聽孩子的心聲

積極的傾聽,讓反抗變多餘。傾聽是一種「翻譯」,將孩子的訊息翻譯出來。例如:接孩子放學,他玩得開心不肯走,你可以說:「我怎麼偏偏現在來接你,你玩得正高興!」之後不必跟孩子爭論,只要堅持現在得一起回家。

傳達「我訊息」

孩子行為不當時,真心說出你的感受,改變孩子行為的可能性將大為提升。如果孩子因為不想上學而大哭,你可以說:「我很同情你還不喜歡上學。如果上學能讓你覺得更有趣,我會非常高興。」一句神奇的「我很同情」也隱含了言外之意:「我相信你可以做得到。」

賦予孩子更多責任

相信孩子,他真的可以自己決定「和需求有關」的事。父母一味剝奪孩子做決定的權利,孩子便無從了解自己的需求,也沒有機會學習負起責任。父母的信任幫助孩子做出自己的決定,以及接受「自己必須承擔決定的後果」。

主動的關注

父母愈是主動付出關懷,孩子就愈不需爭取關注。比起時間的長短,更重要的是規律性。不妨在家庭中建立固定的睡前儀式,讓孩子一天當一次「老闆」,決定這段親 子時間要做什麼,這樣他在其他時間會比較容易接受規矩和界限。(摘自《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天下雜誌出版,安妮特.卡斯特尚 著,陳素幸 譯)

愛的管教工具箱

要幫助小孩從無律走向他律,最後轉化為自律,光有愛與典範是不夠的。

父母需要更多的工具,讓教養的過程更為輕鬆。

工具一:壞掉的唱片

當孩子違反規矩,開始討價還價甚至轉移話題,父母可使用「壞掉的唱片」這一招,避開一場冗長失焦的爭辯。方法是,重複幾遍孩子應該做的事,例如「現在把玩具 收好」,暫時不要理會他的抗議,讓孩子知道你是認真的。對於明確而清楚的決定,通常孩子會照辦。但記得事後主動提供孩子討論的機會,讓他充分表達想說的話。

工具二:集點獎勵計畫

習慣的養成來自於練習。「集點數換獎賞」是強化孩子正面行為的遊戲。先設計一張點數表,貼在家中顯眼處,將獎勵目標放在孩子比較容易集到點數的項目,每日持續追蹤、每週定期將累積的點數兌換成獎賞。獎賞不一定要用物質的東西,有時心理的滿足反而更容易成為激勵孩子的動力。此外,獎勵制度並非一成不變,可以依 據孩子的年齡和成熟度稍做調整。

工具三:積極的暫停

積極的暫停強調每個人都需要冷靜時間,包括父母自己。先和善的告訴孩子,需要冷靜下來時,可以坐在特定的安靜角落或「安靜椅」上,直到能做出尊重他人的行為。

這是一種邏輯後果,可中斷孩子攻擊或破壞行為,但無法鼓勵孩子做不喜歡的事。重點是,每次只能鎖定一、兩種屢次發生的問題行為。孩子一違反規矩,就要立刻使用。暫停時間長短和年齡相關,以一歲一分鐘為原則,執行時,需要鬧鐘或廚房計時器。

工具四:小布偶的建議

解決小小孩的行為問題時,小道具是不可或缺的好幫手。相較於無聊的「衝突對話」,孩子比較願意跟布偶透露自己的心事(即使布偶配上父母的聲音)。讓小布偶問問孩子:「到底怎麼了?」「為了什麼事生氣?」「下次怎麼做比較好?」小布偶當然也要樂意回答孩子的問題。

工具五:故事中的熟悉身影

與其反覆說教,不如提供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父母可自行改編童話,將現實情形反映在故事裡。孩子會從似曾相識的情節中辨認出自己的身影,再藉由討論,幫故事中的主角找到解決之道。

工具六:老祖母的激勵法

運 用「老祖母」的原則,可幫助孩子完成不喜歡的事。問問孩子想做什麼:「你想不想馬上出去玩?」「想不想看卡通?」如果你猜對了,就只需補上一句:「你知道 規矩是什麼。做完功課後,就可以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若有一件期待的事等著孩子,他通常會很快完成另一件不喜歡的事。完成工作後的獎賞,可提升孩子的行 為動機,但前後順序不可顛倒

 


最重要的是...賈伯斯

一般 — 作者 echocatty @ 05:49

第1章 賈伯斯 「創意理論」

 

很好,沒人肯幫忙的話,就自己來吧。

 

介紹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我要先走到球將要到的地方,不是它已到過的地方。」

 

蘋果不做的話,就不會有人做。所以,我才會在這。

 

擁有再強的行銷能力,都無法讓爛作品賣座。

 

最重要的是,下一個要描繪的夢想。

 

第2章 賈伯斯 「必勝生存法」

 

以賺錢為目的創立的公司,我從未見過成功的案例

 

不是說「YES」,而是說「NO」。

 

所有的車子都是以移動為目的,但大多數的人都願意以較高的價錢買下BMW。

 

就算是放棄的商品,也和著手研發的產品一樣,都感到同等驕傲。

 

所謂的立即戰力並不存在,因此需要培養。

 

第3章  賈伯斯 「超強說服術」

 

剩下的人生,你是要賣糖水,還是要改變全世界。

 

人在這世上的時間有限,大概只有兩、三次機會,能拚命地去做真正重要的事

 

蘋果裡有最符合優秀人才的價值。

 

執行長是我。我認為這是可能的。

 

不能小看使用者。

 

第4章 賈伯斯 「心之幸福論」

 

重要的不是終點,而是你在旅程中,完成了多少有趣的事。

 

雖然是最艱難的時刻,但人生還是不斷前進。非前進不可。

 

必須相信每個點將來都會有所連結。必須擁有信念。

 

我覺得有磨痕的不鏽鋼很美。不覺得跟我們很像嗎?

 

抱著覺悟的心,不斷地去挑戰失敗。這就是藝術家。

 

第5章 賈伯斯 「笨蛋與賢者之差」

 

同行不知羞恥地模仿。我們不知羞恥地竊取。

 

不畫蛇添足是我們的共識。其他公司增加了許多功能都是沒用。

 

就算不在電腦業界,他們也是在賣其他東西。

 

不了解產品的話,要如何推薦給客人?

 

產品愈改愈糟。勝利就在眼前,卻面臨敗北。

 

第6章 賈伯斯 「絕處逢生」

 

有一天你以為自己挖到寶,但沒人可以保證那寶藏是真的。

 

面對危機才能看清一切事物。

 

我們不需要渡河到其他地方去。對岸自然會向我們靠攏。

 

讓自己不斷向前的動力,就是熱愛自己正在做的事。

 

自己的棲身之處,要靠自己創造。

 

第7章 賈伯斯 「激勵人心的一句話」

 

如果你說不行的話,我只好另請高明。

 

我最大的貢獻,就是除了真正好的東西之外,會不斷提出批判。

 

不做多餘的事的話,事物自然就會前進。

 

你有能力嗎?我只想雇用真正優秀的人才。

 

盡全力去做,就算失敗,我也算盡了全力。

 

賈伯斯談「絕處逢生」──

 

讓自己不斷向前的動力,就是熱愛自己正在做的事。

 

雖然是最艱難的時刻,但人生還是不斷前進。非前進不可。

 

必須相信每個點將來都會有所連結。必須擁有信念。

 

賈伯斯談「創意處處」──

 

不是說「YES」,而是說「NO」。

 

不捨棄掉某些東西的話,是無法前進的。

 

最重要的是,下一個要描繪的夢想。

 

讓書中的某句話改變你的生活態度,為你的未來掀起變化的旋風吧!

 

從挫折中爬起來,並將不安轉化為自信。

 

這是個不易生存的時代。當覺得工作不順、未來茫然時,

 

賈伯斯的名言,能讓你找到生存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下一個要描繪的夢想。

 

賈伯斯的創意來自「夢想」。但這絕非癡人說夢。賈伯斯的夢想,是能賭上自己一生的藍圖。而孕育並實現這些夢想的自由樂園,便是蘋果。

「我們以自己所描繪的藍圖作賭注。與其跟別人做一樣的東西,不如以自己所描繪的藍圖作賭注。大家都做得出來的東西,就交給其他公司來做就好了。下一個要描繪的夢想,對我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必須不斷思考下一步。」

賈伯斯的宿敵比爾‧蓋茲所創立的微軟,被認為是藉由不斷改良Windows而致富的公司。相對於此,蘋果的策略絕非改良,而是不斷地推出新產品。
因此,拿過去「熱賣商品」的銷售數字與現在相比,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比起已成定局的過去,更重要的是未來該如何改變的自由創意。

特別是草創期的蘋果,金錢與生活安定等現實問題都是次要。「夢想」這種貨幣,能買到所有東西。

 

所謂的立即戰力並不存在,因此需要培養。

 

在蘋果與皮克斯裡,賈伯斯的角色大不相同。

 

在蘋果裡,就連極細微的小地方,他都會提出意見。但在皮克斯裡,他將動畫製作交給傑出的電腦技術人才-艾德文‧卡特姆與天才動畫師-約翰•雷斯特,自己則負責麻煩的對外交涉工作。

 

皮克斯,在好萊塢中是非常奇特的存在。

 

在好萊塢,買下毛遂自薦的故事,以臨時契約制聘請所需的動畫人才。

 

但是,在皮克斯裡,不管是導演、編劇或工作人員,全都是薪水制的員工。

 

不接受毛遂自薦的劇本,是他們一貫的方針。

 

因為,賈伯斯認為皮克斯「不是投資創意。而是投資人才,培育人才,因而從中產生創意。」

 

「我們花了十年培育創意與技術人才,而並非從外部任意雇用。所謂的立即戰力並不存在,因此需要培養。」

 

這種做法,會讓創意人才覺得自己是被受尊重的。

 

因此,皮克斯裡的優秀動畫人才,都會拒絕競爭同業的大力挖角。而人才也會不斷聚集過來。

 

 

在這世上的時間有限,能拚命地去作真正重要的事的機會,只有兩三次。

 

約翰‧史考力受邀到賈伯斯家中作客的時候,賈伯斯在餐廳的骨董餐桌旁,這樣對史考力說道。

 

「我們活在這世上的時間有限。能拚命地去作真正重要的事的機會,應該只有兩三次吧。沒有人會知道自己能活多久,當然也包括我。但我有要趁年輕時做很多大事的念頭。」

 

賈伯斯非常執著於異於常人的速度。

 

不喜歡聽到別人說不,也無法理解為什麽要花這麼多時間。

 

看到這樣的賈伯斯,史考力認為「如果不多做點有價值的事的話,賈伯斯應該會感覺自己被超越了吧」。

 

我們都會認為活躍於財經界、運動界、藝能界、學術界的頂尖人物,都是高不可攀、無法交談的存在。就更別說去說服他們了。

 

但賈伯斯卻一點也不在意。因此,他勇於行動、只要努力說服,對方一定會有所回應的。

 

對方答應的話,是最好也不過的了。

 

就算對方拒絕,也會留下人脈。簡單來說,就看你有沒有豁出去的熱情。

 

重要的不是終點,而是你在旅程中完成了多少有趣的事。

 

史蒂夫‧賈伯斯在電腦‧電影‧音樂‧通訊四大領域中掀起了革命。

 

代表產品包括麥金塔、『玩具總動員』、iPod、iTMS跟iPhone。

 

能將觸角延伸到不同領域的賈伯斯的生活哲學是什麼呢?

 

身為麥金塔開發團隊的一員與賈伯斯患難與共,也擔任過NeXT JAPAN董事的比嘉詹姆士曾被問到「不斷挑戰各種事物的賈伯斯的最終目標是什麼?」。

 

他的回答如下。

 

「他常說『Journey is the reward』。

 

因此,重要的不是終點。而是旅程中完成了多少有趣的事。」

 

的確,對賈伯斯而言,沒有所謂的終點。

 

人生永遠都在旅程當中,因此他最在意的是,此時此地,自己做了什麽。唯有珍惜現在,才能讓過去跟未來變得更有意義。

 

賈伯斯曾修過禪,而「此時、此地、自己」正是禪道的核心。

 

 

必須相信每個點將來都會有所連結。必須擁有信念。

 

當它牌電腦只有一種難看的字體時,麥金塔卻內建了多種優美字體。

 

為什麽麥金塔做得到呢?

 

即使從里德大學休學,賈伯斯仍舊去上了他有興趣的課程。

 

其中之一便是書法課的文字藝術。

 

十年後製作麥金塔時,賈伯斯想起了那時學習到的相關知識,並將它放進了麥金塔裡。

 

2005年,賈伯斯在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畢業典禮上發表了一段家喻戶曉的演說。

 

其中,他是如此回顧當時的。

 

「如果我沒有休學的話,就不會去上書法課了吧。

 

這麼一來,大家就無法在麥金塔上選擇各種字體,或是取得字句間的平衡了吧。

 

內建這些字體的電腦,也不會出現在這世界上了吧。

 

念大學時,一邊思索著將來,一邊將學習到的每個點相互做連結是不可能的。

 

你就能清楚發現每個點都已互相連結。

 

我們必須相信這些點在將來會以某種方式連結。

 

你必須擁有信念。勇氣、命運、人生、事業都可以。」

 

 

讓自己不斷向前的動力,就是熱愛自己正在做的事。

 

在史丹福大學的演講中,賈伯斯也提到了自己被蘋果掃地出門的事,他說「對我而言,被蘋果解雇是一件最棒的事」。

 

當然,這只是賈伯斯事後的感想。

 

實際上,當時的他受到嚴重的打擊,好幾個月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賈伯斯也考慮過以失敗者的身分逃出矽谷,但他最後還是選擇了重新挑戰。

 

賈伯斯能做出這個決定,是因為他深愛自己做過的事,即使低潮也未曾否定過自己。NeXT,讓他重回蘋果。皮克斯在電影圈也大有斬獲。

 

賈伯斯如此回顧當時。

 

「人的一生中,偶爾會發生類似被磚塊砸到頭的情況。

 

但即使如此,也不要喪失自信。

 

我能持續向前,就是因為我熱愛自己做的事。

 

你必須找到自己熱愛的事物。

 

這就跟戀愛一樣,但同樣適用於工作。

 

做自己覺得很棒的工作,才是能讓自己覺得滿足的唯一方法。

 

如果你還沒找到的話,就請繼續尋找吧。」

 

 

盡全力去做,就算失敗,我也算盡了全力了。

 

1996年賈伯斯實現了重回蘋果的願望。

 

但此時與吉爾要求賈伯斯回到蘋果的1995年情況大為不同。

 

這一年裡,賈伯斯投資的另一家公司‧皮克斯製作的『玩具總動員』造成全世界轟動。

 

隨著股票上市,賈伯斯重回億萬富翁的行列。

 

回到業績低迷的蘋果這件事,某位評論家認為賈伯斯做了一個最壞的選擇,並說「這樣一來,賈伯斯就一肩挑起蘋果的誕生與臨終的光榮時刻了。」

 

因此,對賈伯斯來說,這是非常危險的賭注。

 

即便如此,賈伯斯還是決定回到蘋果,97年接下了臨時執行長的職位。

 

賈伯斯回歸之時,因不想失敗,以「我必須思考的事情很多」為前言,說了這段話。

 

「可是,到頭來,我發現這種事根本就無所謂。

 

因為,這才是我想做的事。盡全力去做,就算失敗,我也算盡了全力了。」

 

 

面對危機才能看清一切事物。

 

重回蘋果的賈伯斯,為了讓蘋果從瀕死狀態復生,決定與微軟的比爾.蓋茲合作。讓出蘋果的智慧財產權,換回了一億五千萬美元的投資。

 

於一九九七年的麥金塔世界博覽會上宣布的這項決定,引來了台下一片噓聲。但賈伯斯相信,用盡一切手段來保護蘋果,是有其價值的。

 

「請各位想想,如果沒有蘋果的話,下週的《時代》雜誌就無法出版;明天早上,美國的報紙有七成無法發行吧;六成的孩子與百分之六十四的學校老師,就無法擁有電腦了;有一半以上的網站會消失。因此,我們保護蘋果,是有價值的。」

接著,他又這麼說道:

「面對危機才能看清一切事物。當蘋果陷入困境,人們才第一次意識到沒有蘋果的世界是多麼無趣。微軟也意識到蘋果的存在價值了吧。」

強烈的自信心與深厚的情感,可說是身陷危機之時,支撐著賈伯斯的重要關鍵。

 

 


台大校長李嗣涔給畢業生的14點叮嚀

一般 — 作者 echocatty @ 05:29

台大校長李嗣涔給畢業生的14點叮嚀

1.保持熱情,別太在乎薪水、職位與升遷: 擁有熱情,能量就源源不絕,熱情會帶來卓越
2.不要太在意「準時上下班」: 擺出一付「時間到,就想準時下班」的模樣,這會讓人聯想自己是個「提早準備等待下班,而不是做好事才下班的員工」。
3.盡量避免事後請假:「臨時不出勤」將造成團隊相當大的困擾。
4.不要輕易說出「這不是我的工作」或「這太簡單了,找別人做」等推諉的話: 不要認為自己是個頂尖人物,而不屑於從小事做起。我們應該明白,連小事都做不好,沒有人會相信這樣的人能夠成就大事的。真正有實力的人必須付出代價,代價就是專注認真地把每一件小事做好
5.不要說出「沒辦法、我不會或太困難了」的洩氣話語: 輕易說出這種話的人不是沒有誠意處理,就是沒有能力處理,凡事都應抱著「先做看看」的拼勁與「想把事做好」的決心
6.從失敗中學習寶貴的經驗及功課: 失足的地方蘊藏著寶藏,愛迪生曾說過:不要稱之為錯誤,而應該稱之為教育。婷娜‧希莉格《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書中提到:「成功的關鍵不是閃避每一顆子彈,而是遭到打擊後能迅速復原。」
7.對任何事抱持好奇心,並深入了解-培養自己的主見、勇於表達自己的見解: 看到一句話、一篇文章、一本書或一個事件(公事、私事或社會新聞等),要求自己要有些反應,提醒自己從中去深思,有自己的見解後,且更應勇於表達出來。
8.開會時別當木頭人,也別輕易丟出一個太過簡單的問題: 開會前針對討論的主題深入了解、充分準備、會議中提出有建設性的問題及發表自己的見解。問任何問題前,先要求自己能為這個問題做點什麼努力,問的問題要有深度,讓對方感受到我們向他請益的誠意。
9.對同事及主管應具備同理心: 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10.別把責任推給他人: 要有自省能力、主動面對自己薄弱的一面或錯誤、勇於承擔責任與壓力。
11.保持創新精神: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每一件事永遠都有向上改善的空間,創新是份內的工作。」
12.保持閱讀與學習、習慣對和工作相關的事務有反應,從中領悟道理,並記錄心得:     日本第一大、世界第六大的網路公司-樂天市場網路商城創辦人三木谷浩史有句名言:「1.01的365次方等於37。」每天改善1%,一年強大37倍。每天進步1%,一年後的自己將比現在強37倍。黛博拉‧班頓《CEO訓練班》書中提到:「你不必扮演全知的角色,但你必須有學習的渴望。你必須藉由閱讀來學習、透過犯錯來學習、經由聆聽與觀察來學習。」
13.善用時間、管理瑣碎時間、充分利用時間,提升工作效率: 史蒂芬‧柯維《讓好工作找上你》書中提到:「大部分人面臨的,不是開創大事業時難以克服的阻礙,問題在於時間。我們總是把沒有時間當做無法把事情做好的充分理由,事實上,並非時間不夠,關鍵在於我們沒有善用時間。
14.留意任一環節的細節: 「破窗理論─不處理破掉的窗戶,將有更多的窗戶更打破」。在200公尺、400公尺短跑項目中保持世界紀錄的麥可‧強生,說明為了縮短僅僅一秒的時間,就花了他十年的理由:「要獲得成功,常常必須從人們想不到的小處著手。」跑200公尺時,百分之一秒的差距;跑400公尺時,十分之一秒的差距,就決定了誰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有時候,卓越與平庸的差距,就是這麼的不起眼,人生就像短跑,必須經由長期的努力、練習與準備,往往在極短的一瞬間就決定了勝負

 


用EQ造就真正的資優生

一般 — 作者 echocatty @ 05:32

用EQ造就真正的資優生

舊金山紐葉樺私校,是一所專門為資優生創辦的夢想學校,他們最具特色的課程,不在於如何讓學生考出高分,而是組織結構嚴謹的社交情緒課程,讓這群高IQ的學生同時具備高EQ。很多天才不善與人交往,也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專收資優學生的舊金山紐葉樺私立學校(Nueva School),用IQ測驗挑選智商拔尖的資優學生,但紐葉樺的養成教育卻強調教導學生用社交情緒技巧,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造福世界。

IQ資優生艾麗莎(Alexia Chapin)讀了十年的資優人文學校紐葉樺學校,獨自前赴麻塞諸塞州的女子寄宿學校攻讀高一課程 (相當於台灣的國中三年級),一夜之間,她得跟數百位跟她年齡相仿、家庭背景同樣優渥、IQ在伯仲之間的妙齡少女朝夕相處,關係親密的群體生活帶來空前的 人生試煉--令她困擾難堪的蜚短流長突然四處流竄。獨自出門在外的她沒有到輔導室去傾吐哭訴,而是選擇使用了心理治療等級的方法直接面對衝突。「我直截了當找了幾個興風作浪的同學到我寢室交心懇談,」,她用了「你…的做法,讓我覺得…_,我希望你…」等直接抒發情緒的句子破冰,但聽在沒有接受過「社交及情緒學習」訓練(SEL,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的同學耳中相當刺耳,經過幾次情緒爆發式的爭吵叫囂後,這個小團體慢慢在艾麗莎的帶領下冷靜下來,以較為平和的方式分析了事件背後隱藏的情緒因素,成功化解了一場可能會愈演愈烈的謠言風波。

六○年代期間,美國戰後嬰兒潮開始孕育教養下一代之初,親子教養的流行思潮是培養自尊(self-esteem),父母師長為了呵護孩童脆弱心靈,不論孩子表現如何,一律鼓掌叫好,不敢批評導正。直到大約五年前,研究社交及情緒學習的學者專家開始仔細檢視兩百多個相關研究後,發覺自尊既跟學業表現和工作成就無關,也不能減少孩子的酗酒及暴力行為,更不能讓孩子在旁人眼中更聰明、更有美德

《社交與臨床心理學》月刊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最近就發表了一個研究案例,一群期中考考砸的大學生,每週都同樣得到校方提供的補習機會,但其中一部分學生被告知,不論他們考得多差,他們依然是最棒的,結果這批學生的期末考成績反而更糟糕。於是近年來社交和情緒學習方面的研究就逐漸轉向「自我主控權」(self- mastery),教導孩子在不同環境與狀況中從容管理壓力,動員陷入癱瘓的情緒,重新再面對問題,解決困難

高曼在《EQ》一書中的註解:潑冷水是旁人的自由,堅持下去則是你的自由。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 有資格干涉另一個人的夢想。沒有人有資格干涉你的夢想,相對地,也沒有人有義務支持你的夢想。能讓我們放棄夢想,或堅持夢想的,終究只有我們自己。對於夢想,你又會做出什麼樣的抉擇?經驗一再重複,大腦的神經通路因此得到強化,腦神經也就會在受迫、受挫和受傷時,習慣性的應用社交情緒課堂上所學的技巧,「正確表達情緒的能力看來可能平淡無奇,但其結果教育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對我們的未來卻是空前重要

 


«上一篇   1 2

Powered by LifeType